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共振辐射,通过其原子蒸汽,测定其吸光度的装置。它有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道,多波道等结构形式。其基本结构包括五部分:
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结构
1、光源:产生含有被分析元素特征波长的光线。常见的有空芯阴极灯(HCL)、无级放电灯(EDL)和度灯(UltrAA Lamp)。
2、原子化器:将样品中被分析元素成比例地转化成自由原子。所需能量通常是加热。常用的方法是用空气-乙炔、氧化亚氮-乙炔火焰以及电加热。原子化的原子对光线产生吸收。
3、光学系统:将光线导入原子蒸汽并将出射光导入单色器。
4、单色器:将元素灯所产生的特定被分析元素的特征波长从其它非特征波长中分离出来。
5、检测器:光敏检测器(通常是光电倍增管)准确地将光强测出,转换成电信号
6、电子线路:将检测器的相应值转换成有用的分析测量值。
检测方法有三种:
1、原子吸收火焰法:可测元素70余种,一般可检测到PPM级(10),精密度1%左右。火焰法的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有效光程大,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灵敏度,因此应用广泛。缺点是: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不够高,而且一般不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
2、原子吸收氢化物法:利用氢化物发生器,可对低熔点的砷(As)、锑(Sb)、锗(Ge)、碲(Te)等元素做痕量检测(PPb级)。一般灵敏度在ng/ml级(10),相对标准偏差2%左右。
3、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原子化效率高,进样量少,在可调的高温下试样利用率达100%,灵敏度高(PPb级),有的元素也可以分析到pg/mL级。可以测定近60余种元素。但石墨炉法,试样组成不均匀性的影响较大,测定精密度较低,共存化合物的干扰比火焰法大,干扰背景比较严重,一般都需要校正背景。